本溪钢铁(集团)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“机制公司”)是本钢集团全资子公司,前身为始建于1910年的中央工场(第一机修厂),至今已有114年历史。2023年通过两轮专业化整合,合并恒泰重机、恒通冶金装备等企业,形成“一总部+多业务”的一体化运营模式,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型。公司注册资本10.17亿元,总资产14.43亿元,占地面积54.4万平方米,员工总数2308人(含恒泰、恒通),是鞍钢集团体系内与钢铁主业关联度最高的非钢企业之一。
一、核心业务与产品
聚焦矿山、钢铁行业装备制造,从铸造、金结、锻造等半成品制造到种类、规格基本配套的机加工、装配能力以及一定的热处理能力,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非标机械产品的制造体系。
提供备件制造(如渣罐类、台车、冷却壁、衬板类、球自磨机备件等)、成套设备(炼铁厂环冷成套、烧结成套、高炉冲渣水等)、设备修复件(风机、水泵、阀门、换热器等备件修复)、专项产品(冷轧厂钢支架及包装封车项目、矿业轧制钢段项目、炼钢厂铝粒项目)

与使用厂合作研制的长寿命布料溜槽,2010年获国家专利。其中鹅头与本体整体成型,耐磨衬板采用浸润焊碳化钨硬质合金工艺,溜槽外表面安装以抗高温防辐射材料的护罩,延长溜槽整体使用寿命。本钢5号炉寿命达729天、抗高温900℃、过料量达665.9万吨、布料准、利用系数高。

冷却壁利用本溪地区优质低磷、低硫铸造生铁(人参铁)资源,采用工频炉冶炼,冷却水管冷弯成型、使用特殊的防渗碳处理,本体与冷却水管间隙≤0.3mm。独特的冷却壁制造工艺技术于1994年、2021年先后获2项发明专利。




联合中冶长天、中冶华天设计院在我公司成立本钢技术中心,先后为本钢集团炼铁厂、北营炼铁厂、敬业集团、广钢防城港、辛集澳森特钢、承德钢铁、秦皇岛佰工钢铁等企业制造了560m²、500m²、450m²、360m²、300m²、240m²、230m²、180m²等多套环冷机、烧结机设备,达产至今,设备运行良好。
二、发展历程与规模
关键里程碑:
1910-1948年历经日伪、国民党统治,解放时仅存148台机床及破旧设备。
1998-2012年钢主辅分离后整合成立机制公司,后分立恒通公司并合资设立爱科、威尔公司。
2021年至今鞍钢重组本钢后纳入央企体系,2023年完成专业化整合,形成“铸造+机械+铆焊+多元产业”四大分厂及两家子公司架构。
机制公司架构合理,有7个总管部门,在籍职工1713人,在岗职工1504人,其中管理岗47人,业务岗54人,技术岗133人、操作岗1270人。大专及以上学历734人,高级职称37人、中级职称202人、初级职称133人。操作岗中,高级技师4人,技师133人,助理技师30人,高级工557人,中级工189人,初级工83人。
拥有数控加工中心、6.3米立车、10吨电炉等395台套设备,年开动率98%以上,可实现从铸造、机加工到装配的全链条制造。冶炼、加工、热处理、焊接、喷丸、起重机等装备总量395台套,其中重点设备59台(套),全年设备可开动率98%以上。



三、技术研发
超低排环保工程:自2020年,公司以装备制造、设备修复为依托,向钢铁主线的产线运维、环保工程项目承制等多元产业方向发展。现承担本钢炼钢厂8#铸机产线运维等项目,以及建设本钢北营、板材3座焦炉的脱硫脱硝、机侧除尘等环保项目等。


连铸机离线整备:以本钢板材炼钢厂8#铸机产线运维为起点,依靠持续的技术投入,解决了冷却水密封等难题,降低了用水量,引进西马克先进的铸机技术,提升现场维护服务水平,2023年扩大承接了本钢炼钢厂1#、2#、6#、7#连铸机离线整备项目。

四、市场覆盖与经营成果
集团装备制造板块承揽额10.66亿元(同比+26%),机制公司6.13亿元(+19%)、
集团销售收入9.48亿元(同比+25%),机制公司占5.79亿元(+36%)。
市场结构:以内需为主(本钢集团占比超70%),外部市场拓展至青钢、兴澄特钢、日本、韩国等,恒泰起重机业务覆盖“鞍钢五地”。
2025年目标:营收预算10亿元,铸造产品总量超1.2万吨,轧辊外销1.2亿元,起重机业务合同量≥3000万元,实现“双跑赢”。
五、价值观与社会责任
依托鞍钢集团管理体系,以“专业化整合、全链条服务”为导向,服务钢铁主业,推动装备制造板块协同发展。
承担本钢环保项目建设(如超低排工程),推动绿色制造;通过产线运维项目创造就业,技术团队助力行业人才培养。
六、未来愿景
机制公司将以技术创新和专业化整合为驱动,聚焦冶金装备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巩固国内钢铁行业装备制造领先地位,逐步拓展新能源、港口机械等领域,目标成为鞍钢集团旗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服务供应商。